divider

divider

2010年2月20日 星期六

天父送來同樣的功課讓我們重修

哥哥:


    你的傳教生涯已走了四分之三的旅程,若以人生有一百歲的壽命來說,你現在是75歲,你可能會納悶為什麼在過去的75年當中,很不巧你碰到的人大多是爭競表現,惡劣的還會把你踩在腳底下。其實,這是人性表露的真實面。你因為太過堅持公平與正義,必要失望。我深知在與同伴相處這個部分,你確實受了啞巴吃黃蓮之苦。我的人生中也有很多段相同痛苦的經驗,只是不像你這一年半如此密集。所以你能安然度過到現在,我覺得很感恩並以你為傲。


   但我們還是得為剩下的半年想點方法,若我們自己沒有突破,做些甚麼不一樣的,天父就會送來同樣的功課讓我們重修。我  這邊除了禱告禁食禁食禱告,也只能捏著汗,乾著急。最近我看一本書:the divine matrix- bridging time,space,and belief (無量之網),其中有一個重點和秘密一書相似: 即朝某項成果努力,和從成果中思考與感受是不同的。朝某種成果努力,是一路找里程碑,並定目標使自己更接近成功。但在腦海中,永遠只是朝目標前進,卻未能處於達成目標的經驗中。

    所以作著的告誡是: 我們必須進入心中渴望的影像之中,在從中思考。如習武之人把覺知集中在欲穿過磚塊的底部點上。手要能夠抵達那個點,唯一的辦法是當作手已經穿過被磚塊隔開的空間。空間裡存在著磚塊這個固體物質的事實,幾乎變成次要。習武者從完成點來思考,不是想著前往那裏時會碰到的困難,相反的,他們經歷的是行動完成後的喜悅,而非成功之前必須發生的一些事物。作者認為,要達成那樣的武藝要做的是:把未來夢想為當下的事實。簡而言之,要把夢想變成現實,就要表現出願望已達成的感覺



        所以75歲的你,開始要有不同的思考: 要表現出你的同伴是接受你,認同你的感覺。你要轉換他們在與你競爭的狀態。你可能不知道,在慈濟做志工,雖說是不求回報的行善,但爭著表現,忌妒排擠的行為還是時有所聞。我的方法就是退讓,退讓,再退讓。跳過,跳過,跳過。裝著沒發生過,昨天被她罵,但今天就相信她已不對你生氣了,所以照樣熱情和她打招呼。因為如果我選擇和她對立,那這個結就沒完沒了。行善最重要的就是如耶穌基督告訴世人的要愛人如己,所以合作的伴侶若不佳,就也把他當作行善對象之一,而要合作順利,就要忘記過去,相信現在他是認同你的,而你也要接受他。


     書中的另一重點,是我才新學到的:即意識的焦點會變成世界的真實狀態,包括正負兩方。所以如果我心裏一直對某一類型的人存有強烈的批判,這一類型的人就會一直出現在我的生命當中,並和我發生交集,想當然耳,我會繼續生氣,批判-----,而我的批判正是維持這些關係的磁力。我從小嫉惡如仇,痛恨自私的人,所以這些人一直在我生命中出現。書上所說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作者說:不再怨,不再憤恨,產生一種他們不足為道的感覺。少了批判,黏著劑就溶解了。我想你最痛恨偽善並爭競表現的人,所以你的意識總被這些人的惡行充斥了,於是你的生命磁場就會吸引更多這樣的人。


    你要轉移你的意識焦點,不要再放在這些人身上。想想其他的好人好事,就算無法做到祝福這些人,至少不要再批判了,以後你不跟他們來往(剩下半年了,加油),他們就和你無關,你倒還要慶幸他不是你的家人



  

    最後送你一句靜思語: 認命就是好命                                            愛你的媽媽



 


 


 



2 則留言:

  1. 朱媽媽雖然你是對你兒子說.

    但我也受教了~

    謝謝你的文章~~

    回覆刪除
  2. 楊老師:

    很高興能在網路上看到您的文章,記得過去只要能有機會和您談話,就會有滿滿的感

    受,也學得一些生活的智慧,一直到現在還受用無窮。現在又能看到老師的文章真是太-太-

    太好了!

    這幾天常想起老師於是上網打了老師的名字就找到這了,我最近在閱讀「零極限」這本書,

    又看到老師寫給朱大弟的這篇文章,這是「共時性」嗎?

    書中有一段文字我把他寫在隨身的小冊子裡,跟老師您分享:【問題不是磨難而是個機會,

    問題不過是過去記憶的重播,是為了給我們再一次機會,重新用愛的眼光看待這些記憶,並

    根據零感而行動。】老師 謝謝您 請原諒我 對不起 我愛您! 學生 翊君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