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er

divider

2011年1月24日 星期一

課程與人

      我在加拿大系列二--                              課程與人

   

    這裡的中文支會人很少,不到10人,卻配了8位傳教士、4位夫妻傳教領袖。兩個傳教士擔任聖餐聚會的演講,其中一個夫妻傳教領袖的姐妹上婦女會的課,而主日學是一個會講一點中文的高中歷史老師教授。每一個講者都準備充分,以婦女會課程為例,今天主題是分享孟孫多瑪會長在總會較有大會的講辭:選擇權的3個要素,老師準備了13張海報,又做了十幾個小蛋糕,上面插著一面旗子,旗子上印著今天的課程精要。我要為這老師和課打120分,覺得自己真幸運可以碰到這麼認真又有真材實料的老師。不過這後面卻有個故事: 我聽說,原來課程是由共8位成員輪流上的,但新任會長認為課程最重要,所以新召喚了他認為可以把課上得好的人,但這樣的改革也使一些老教友因不認同而流到英文支會去了。

     這確實是兩難,教學是門專業,決不是靠著教師手冊和訓練課程就可以把課上好了。一個老師上不好,一小時的課,20個學生,就浪費了20個小時,對那些靈性飢渴,想要學習的人,可能就會有不同層面的負面影響。一到三年的新成員很容易流失,所有的教師和演講者要負最大的責任。就像孩子不喜歡上學,中輟生的產生,老師當然要負最大責任,而不是學校設備不好等其他原因。不過教會雖可說是教育靈魂的學校,但最重要的靈魂人物(老師)其實是 神,課程的老師連代言人都說不上,只是祂手中的工具而已。這樣說來教師的靈性程度就比教學能力重要。

    可是,會長團在召喚教師時,似乎考慮因素還多過於教學能力和靈性能力這兩項,有時要做整體考量,支會的人力資源分佈,有時還要考慮增加個人對教會的參與感等等因素,這麼多的考量,是不是就失去了起初想要召喚一位適任教師的初心呢? 還是初心本就不是要召喚適任教師? 而另有其他更重要的考量?

     總之,這麼大的人力投在這中文分會,三年半來(我三年半前來過),基本積極成員卻還是個位數,反觀花蓮分會我們看到的這5年半,新增加的積極成員也沒有超過兩位數吧?! 新的成員留不住,老成員難道沒有責任?當孩子發生了問題,父母總會期待老師發揮功能,認為老師ㄧ句話比仙丹還有效。我在想,好課程的影響會不會比探訪教師、家庭教導還大呢? 就像學校的家庭訪問、輔導工作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總還是課程與老師吧?! 而教會另還有一大堆輔助組織的活動,如果把它比是學校的社團活動,或課外教學活動,那在精力與經費的比重上,孰輕孰重呢?

     晚上一位參加英文支會的中國人請我吃飯,我說;老師上得真好,認真得讓人感動。他卻說: 外國人上的對不對? 英文支會每一堂課都這麼棒。這讓我回想過去在美國上過的課,確實每個老師都學富滿車並且準備充分,這樣的課程應該會讓新成員每週都想來讓自己的靈性滋長。難道黃皮膚的不重視教育? 矛盾的是,答我話的人正是不贊成會長改革的老教友,因為他認為人比課程重要,應該盡量讓每一個人有召喚,大家輪流來上課才能凝聚人心。他是一個很熱心的老教友,跑到英文支會一年多了,但大家有什麼需要還是找他要。而會長夫婦也是老教友,而且都是BYU畢業的,三個兒子都傳過教了。也就是說大家都是忠信的僕人,我找不到答案。

     在陪伴父母的過程中,我常提醒他們,如果半年、一年、甚至兩年、三年,你的孩子的某項行為都沒有改變,父母如果也不改變方法,那問題就不可能改善。我也告訴孩子同樣的原則: 如果自己不努力改變,天父是不會站在我們這邊的。但回到這個中文支會,我卻無法有信心了,是改革的效果還沒出來嗎? 還是有其他重要的因素我還不及看到?

1 則留言:

  1. 我是相信人比課程重要的,如果沒有人,再精彩的課程也是徒然,不過這也有點像雞生

    蛋蛋生雞的問題,無解。總之人是關鍵,人最難懂也最複雜,如何帶領人真是需要上帝

    的恩寵。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