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er

divider

2011年4月23日 星期六

巧連智品格系列17 正直


 正直是很特別而且最困難養成的一種品格。
人皆有惻隱之心,所以有愛心的人不少,有同情心的人更多,但是正直的人卻很少。有愛心、有同情心的人可能都做不到正直,因為正直的品格並不討好,甚至會得罪人。
但是一個團體、一個社會的領導人必須是正直的人,否則所有其他美德的價值體系就會面臨毀壞崩解的危機。
所以如果你期望孩子將來是一位領導人才,能夠對社會、對人類有貢獻有影響,那就必須從小開始培養他有正直的思想和正直的行為。
    
我們常常做一些看似有愛心但不正直的行為,比如一位滿有愛心的醫生,想替病患省錢,於是常私下用醫院的儀器幫病人做檢查,但沒有按規定計費;
又如老師沒有告知校方,私下多拿兩份營養午餐讓清寒學生帶回家當晚餐;
主管同情一位單親媽媽的下屬,特別讓她提早下班而指示別人分擔她的工作;
警察同情遊民,讓遊民長期占用公共場所居住盥洗等等。
這些行為雖來自良善的動機,卻破壞體制,得到了少數人的讚賞,但長久而言,對全部人是有不當的影響的,因為它不是一種正直的行為。
    
所以正直是比愛心更深一層,不容易被看到的一種品格。
因為不容易被看到,通常也不會受到讚賞,那要如何培養孩子這樣的王者風範呢
其實這樣的高道德情操自古就有明訓,
那就是要教導孩子: 舉頭三尺有神明。
    
如果孩子相信在父母之上,老師的背後還有一雙更會監督自己行為的眼睛,那他自然就會隨時惕勵自己,三思而行,不敢任意作為。
所以有宗教背景的家庭早早就會敎會孩子自己和神明溝通,
如禱告求問,或捻香問卜。
這比威脅他要叫警察來或把他送給別人要有效多了。
但有人會質疑是這是不是一種迷信的教導呢
當然不是。道德感的培養始於他律而後才能自律,在他律的階段,叛逆的孩子始終會衝撞父母與老師的限制,
所以讓孩子知道要敬天畏地,自己和老天爺對話,
其實是一種學習自省的機會。
    
正直是一種處事的態度,而不是一兩件單一事件或行為,
正直的人絕不會傷害人,那是最富愛心的高道德情操。
只有正直的人才能真正被信靠、被仰賴,
社會正直的人多,我們才能免於恐懼,。
只有敎出正直的下一代,他們才有真正的平安。
加油! 敎孩子abc時,
不要忘記也敎他認識和感謝老天爺和老祖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