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er

divider

2013年8月30日 星期五

做哥哥姊姊的樣子



                                                       
       親愛的哥哥: 
        你和弟弟通電話討論他未來的方向時,恨不能把所有經驗都說來供他參考,我在旁聽了很感動,非常欣慰你如此愛護的弟弟。昨天到醫院服務時,看到兩個孩子在走廊奔跑,弟弟約莫兩歲,姊姊也不大,大概四五歲吧 弟弟邊跑邊哭,姊姊原來跑在前頭,就停下來轉頭說: 來,姊姊背你! 然後二話不說,就蹲下把弟弟背起來繼續往前跑,這幕溫馨的鏡頭讓在場的人都為之動容。讓我想起來在你們小的時候,你就是這樣照顧弟弟妹妹的,你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來,哥哥來幫你喔! 一轉眼,我們家連最小的弟弟都是滿20歲的成年人了,但可喜可賀,你始終願意擔負兄長的責任。
    
        有宗教信仰的人都能理解我們投胎在今生是有意義的,但有些人可能沒有深究,我們在家庭中的位置其實也絕對不是巧合,卻和神安排我們此生應該學習的功課與任務有關。所以老大、老二、老三----老么,排行造成每個人在家中有不同的功能,不過兄姊是決定家庭後期樣貌的重要角色。因為爸媽逐漸老去,在家庭中的功能也越來越小,甚至變成一個需要被照顧的腳色,這時,這個家庭能不能夠幸福的繼續維持下去,就要看哥哥姊姊們願不願意像父母那樣的無條件為家庭犧牲奉獻了。簡單來說,一個家庭要成功,必要有人願意不計較的願意犧牲自己的時間、金錢和精力。家庭的前期,那個人通常是媽媽或爸爸(或祖母、外婆),到了後期,一般的狀況是大家各立山頭;較遭但也常見的情形是,為爭家產而四分五裂;而最好的榜樣就是我想和你分享的,因著哥哥姊姊接著父母的棒子,繼續為家人無私奉獻,使得整個家庭的幸福得以延續。

       為紅阿姨妳是知道的,她是他們家第一個從中國大陸逃出來的人,她16歲時,被爸爸媽媽從滇緬邊境偷渡到英國去投靠爸爸以前一起留學的朋友,這以後的日子從寄人籬下到自己奮鬥,為紅阿姨幾乎不提有多苦,只輕描淡寫的說:那當然是不好過的囉! 我們看到的是她生活穩定後,就陸續把弟弟妹妹接到美國,栽培他們繼續念書。直到今日,雖然他的弟弟妹妹都成家立業,並在生活上不虞匱乏。但她除了常常主動資助外甥姪女們各樣所需外,還每年兩次自掏腰包請全家族出國旅遊。她說:看到一家人和樂相處就是最大的回饋,我覺得比起那捐錢蓋廟、出門做志工的人,她維繫家人情感的無私付出更令人敬佩。
    
     俊憲叔叔是另一個好樣兒,他開公司賺了一些錢後,最大的支出就是為兩個弟弟、一個妹妹各買一棟房子。他說: 他這樣做其實最重要是討爸爸媽媽的喜悅,因為他認為照顧弟弟妹妹也是孝順父母的一種方式。
    
       我和姨媽也是相同的想法,前幾年舅舅想創業,我們二話不說就出錢投資。前些日子,他生意不好,姨媽馬上湊了一筆錢送給他,而我也為他解決店面房租的問題,讓他無後顧之憂。所謂親兄弟明算帳這話在為紅阿姨、俊憲叔和我們家是不適用的,我們覺得血濃於水的親情不只是在親子之間,兄弟姊妹也是一樣。
     
       其實為紅阿姨和俊憲叔叔的弟弟妹妹經濟能力並不差,我們家的舅舅也不窮,我們這些做哥哥姊姊的其實就是分享,願意分享的心和行動使我們的家庭關係更為凝聚。小的時候,爸爸媽媽把好的都留給孩子,我們從父母無私的奉獻感受到他們的愛。爸爸媽媽老了,哥哥姊姊若能繼續以實際行動讓家人時時感受到被愛的感覺,那這個家庭就會一直有愛的傳承。

       分享可不是局限於物質的付出,最重要的是用心,你看教會一些單身的教友,常帶著自己弟弟、妹妹的孩子來參加活動,他們把姪兒、外甥視如己出,願意付出時間與精力去陪伴,這也是分享。
 
        像為紅阿姨、俊憲叔叔及我們家的例子或者不是很多,但也絕不是少數。我觀察到,這樣的家庭一定都有一個不計較的長姊或長兄,他帶起了家中善的循環。這關鍵就是我在前面所提的: 神安排我們在家庭中的位置是有祂的深意的,兄弟姊妹因其位置排行不同,自有不同角色扮演。哥哥、姐姐若能為父母分勞,做愛的傳承;弟弟妹妹也願意凡事配合,尊重哥哥姊姊的作法,如此長幼有序,自能兄友弟恭。中國傳統的觀念特別重視長子與長孫是有其道理的,你在這個家庭又是長子,又是長孫,可見你在前生必是優選的靈,今世是有特別責任的。你一直像那在醫院中背起弟弟往前跑的姊姊一樣的愛護你的弟弟妹妹,我知道只要你有行動,神必賜你加乘的力量與祝福。爸爸媽媽愛你們每一個,而我們每一個又都是天父鍾愛的地上兒女,我們會在同一 個家庭是天父的計畫,我感謝這美好的計畫,感謝你是我們家的頭生羊,奉耶穌基督的蒙說,阿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