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er

divider

2013年10月27日 星期日

小小孩的世界系列7 交朋友

小小孩沒有判斷是非的能力,他們就像鸚鵡似的,對所接受到的事物照單全收,完全模仿。
不過鸚鵡只能模仿兩三句話,但兩歲的孩子卻會把他所聽到和所看到的都一五一十的照樣做出來。
所以,他可以背誦唐詩宋詞,也能唱蔡依林的歌,
爸爸媽媽的口頭禪也會是他的口頭禪,
若哥哥打他,他就會打妹妹。
總之,這正是有樣學樣的年紀。
     
 所以父母的榜樣自是重要,但孩子喜歡玩伴,
雖然這時期朋友的重要性不比青春期少男少女們,
但近朱者赤,近墨者非,父母還是要為孩子慎選玩伴。
     
孩子的玩伴不需多,一個也就夠了。
堂兄弟妹或表兄弟妹應是最好的玩伴,
不過,有的住得遠;有的因教養觀不同,或其他主客觀因素,父母就要費點心,特別為孩子找玩伴。
      
建議父母先從住家附近開始找,
所謂遠親不如近鄰,若能在住家附近找到好玩扮,
兩家的父母就可以互相支援,彼此照應。
但是再熟的朋友,父母都要為自己的孩子準備他所需用的食物、尿布、餐具、玩具、圖畫書和筆等,
長久的互動和交往,兩家大人最好不要有金錢來往,免得生出誤會,影響情誼,使孩子單純的交誼生變。
   
如果住家附近沒有合適的對象,就常帶孩子到附近的公園玩,公園比較有機會碰到一些全職媽媽帶孩子去接觸大自然;
圖書館是另一個好選項,
當然參加社區辦的活動也可能可以碰到不錯的人選。
     
什麼樣是不錯的人選呢
媽媽的態度是最重要的。如果媽媽是不疾不徐,說話溫文有禮,但又言出必行,那孩子的性情就會相對穩定。
如果媽媽常稱讚並擁抱孩子,那就更是一流人選了;
相反的,如果媽媽急躁、焦慮,動不動就指責孩子,他的孩子也可能情緒波動大。
也有的媽媽寵愛孩子,沒有界線,凡是順著孩子,於是孩子就自有主張並很難溝通。
     
當找到一個合適的同伴,可以讓他們常玩在一塊,一週一到三次。但不要超過兩小時,免得影響雙方大人的行事,當然若有家庭聚會或互相幫忙照顧是另當別論。
等孩子三、四歲時,就可讓孩子自己到朋友家去玩,只是時間也不宜過長,造成對方的負擔,並且應有來有往,才能長久。孩子小時,父母陪同是要趁機觀察孩子與人互動的行為,
從觀察中了解自己的孩子,也可學習別的父母好的教養方法。
     
朋友,朋友,父母的通訊欄中要多一個孩子的朋友選項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