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中有第二個孩子出生時,老大會有被剝奪的感覺,這是再正常不過的情緒了,
如果還有老三,理論上,除了被剝奪感遽增外,可能還會有不受重視、被忽略的新情緒。
不過,老大、老二相伴,再加上老三湊在一起的熱鬧,多少會沖淡一些負面情緒,
若此時父母處理得當,則孩子感覺到照顧弟妹時的責任感與成就感,就能使正面能量蓋過負面的情緒。
如果還有老三,理論上,除了被剝奪感遽增外,可能還會有不受重視、被忽略的新情緒。
不過,老大、老二相伴,再加上老三湊在一起的熱鬧,多少會沖淡一些負面情緒,
若此時父母處理得當,則孩子感覺到照顧弟妹時的責任感與成就感,就能使正面能量蓋過負面的情緒。
但是,兄弟姊妹相處一定會有許多摩擦與爭執,最後總要爸爸媽媽來做仲裁;
沒有一個法官的裁定能讓雙方都滿意,於是專家們勸誡父母不要做法官,試著引導孩子自己解決衝突。但這又會讓孩子覺得父母總是隔岸觀火,不支持正義。
總之,研究報告的結論是,家中的每一個孩子都覺得父母是不公平而偏心的,
這結論真是其來有自,但也只能嘆父母難為,就算歷史重演,再做一回,也無法避免吧!
當然,這絕不是打敗專家的嚴重問題,還有很多方法可以預防或改善。
而我覺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定期、例行或隨機的和每個孩子單獨在一起!
以講床邊故事為例:一本書講給兩個孩子聽後,可以特別單獨的為老大講一本,以老大喜歡的方式和地點來說;然後換老二,如果屬於老二的時間,他不要老大一起聽,當然就要以他的意思為定,因為那是他的時間。
每個月,每個孩子都可以有單獨和媽媽去買菜以及和爸爸去運動的時間,甚至如果可以有第三者來支援,還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出去約會,例如:到餐廳用餐或公園玩耍等。
在這些個別與孩子單獨相處的時光中,孩子能充分感受到他是被重視的,即使平日有委屈,他也不會再繼續誤會,並在日後相信父母對他和兄弟姊妹都著有相同的愛。
信任使愛更鞏固,祕訣就是看到父母對他的唯一付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