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孩子陸續進入青春期後,教養的挑戰當然是大的。他們雖然不是特別的判逆,但不一 足的原因使家人的緊密度漸漸鬆弛,親密互動不再。我嘗試過各種努力,效果都不佳。
老大在美國當交換學生一年後,想繼續留下念高中,我們東西兩岸共參觀了四所學校,後來他選擇了奶油家庭推薦的一所小學校,那個城鎮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是摩門教徒。所以很特別的,那裡的住家白天晚上都不鎖門,大家進出門不需用鑰匙,東西掉了也一定找得回來,因為沒有小偷。
有一段時間我住在那裡陪他,職業嗅覺使我特別會觀察父母的教養方式與家庭互動。標準模範家庭在此就不論了。但我看到四個高風險家庭:第一個是年少早婚又生養孩子,男的剛高中畢業,沒任何經濟基礎;再是離婚的單親媽媽帶四個十歲以下的孩子;還一個家庭爸爸有躁鬱症,母親不喜歡下廚;最後一個爸爸沒有穩定工作收入,家庭規則嚴謹沒有彈性,母親有潔癖,夫妻對話常針鋒相對。說實在,當時我想,我自己家庭教養孩子的條件是好太多了。但相反的,他們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極好,每個孩子都愛家、愛父母,看起來都溫順有禮,就像我在台灣街上看到的那些傳教士。
我除了羨慕、忌妒,當然是積極探討原因,最後不得不肯定教會的教導對他們的家庭有絕對並正面的影響。孩子們從小跟著父母上教會,參加教會的各項有益身心的活動;在家中,父母也遵循教會的教導每天帶著孩子一起做家庭禱告,每週一次舉行家人家庭活動。他們所碰到的小環境:家庭,中環境:學校,大環境:社會,都是一群愛家、重視家庭的人。我深深愛上這樣的群體,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是我喜歡並羨慕的。我開始思考自己可不可能改變?
我想,一直以來,我和老公竭盡所能靠著自己的努力教養孩子,卻越來越覺得力不從心,這些人,包括高風險家庭,他們說他們靠的是神,他們還說,祝福好多,感謝天父。我想,顯然天父是比我這個專家還行,如果祂能幫我把孩子教好,那我也願意感謝祂。
我就這樣大大的心動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