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空間
小小孩在家裡當然是跟著爸爸媽媽的,爸媽在那裡,孩子就在那裡。父母也不應該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而孩子在九個月到兩歲間在發展上會有分離焦慮的正常現象,基本上就像個無尾熊、橡皮糖,黏得媽媽都快喘不過氣來了,那有私人空間可言?常見的煩惱是連洗個澡、上個廁所都無法放鬆,因為小傢伙只要媽媽,誰都搞不定!
所以我們談的私人空間是為孩子設置的特別地方,但絕不是給他的單獨一間房間,卻是在任何父母常停留的地方為孩子布置一個安全的角落,使孩子可以不必黏在媽媽身上也覺得很舒適、很安全的地方。這樣的地方不需大,可以是一個小椅子、一方小地毯---等,在爸爸媽媽睡覺的房間、餐廳、客廳、書房、甚至廚房、浴室、走道,都可以布置一方屬於孩子的小天地。
這小小天地可以有兩三本孩子這階段愛看的圖畫書、或者喜歡玩的玩具、也或者是家人的小相片簿、拼圖等等。任何孩子有興趣的東西,會吸引他注意力的物品,只要是安全的就合適放在這屬於孩子的私人空間裡。
於是當爸媽在書房看書,孩子可在書房裡他的角落玩他的拼圖;當爸爸媽媽在房間聊天整理衣物,孩子便可在房間的一方地毯上和巧虎玩伴家家酒。而當媽媽在廚房如火如荼的忙著做菜,孩子也可以在父母為他布置在離瓦斯爐、電爐最遠處的一個安全小地,扮演小廚師,幫媽媽摘菜呢!
而當媽媽上廁所,與其在外面哭著找媽媽,不如和媽媽一起進來浴室吧!孩子可以坐在他的小鴨子馬桶上,幫忙摺衛生紙,也或者就脫了尿褲順便上個廁所喔!
我們的策略是,歡喜接受孩子的分離焦慮吧,一轉眼當他長大,就自己躲在房內不理父母了。而這時正是親密關係建立的關鍵時期,讓孩子在家中的任一場域都能有自己的空間,可以讓親子相處更輕鬆愉快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