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er

divider

2015年5月3日 星期日

幫助孩子建立宗教信仰

                                           
           孩子慢慢長大進入青春期,不願跟著我學佛,也不想跟慈濟學做人間菩薩,我便想試試基督教、天主教,回教---,反正能成為一個有正信的人就好。
          
         我從身邊的朋友開始打聽,覺得合適孩子的,就積極主動的帶他們參與,但不一而足的原因讓孩子都沒有持續。我不放棄,持續尋找那有緣神?這時摩門教的傳教士也開始和我們家庭碰面,但是對福音沒興趣的青春小子們總是和傳教士快樂共餐,寒暄幾句後就閃人,剩下虔誠佛教徒的兩老在聽耶穌基督的福音。
        
         那段期間,我曾找到一個有弦樂團的教會,希望效法以文會友,來個以樂會神?也曾自己先跑了幾個教會去探探路,回來再和孩子分享。其中發生了個笑話,有個教師鄉音很重,發音三聲的主總念成一聲的朱,好幾次他對著一群學生中的我們三個孩子說,你們這些不信主()的人,要特別------云云。後來老三生氣了向我抱怨:我們明明姓朱,為什麼老師一直說我們不姓朱()?
        
         這段尋覓的過程進行有一兩年之久吧,傳教士們也接力式的斷斷續續來我們家,但最後孩子們看到傳教士就跑,寒暄式聊兩句的客套也省去了。我只好和傳教士掀底牌,清楚表明我們是為了孩子而接觸教會,並我們自己是絕對不會改變佛教信仰的訊息。很可惜傳教士的真誠和失望沒有感動我們,就這樣他們也不再來了,但我心中還是期盼將來孩子能建立自己的宗教信仰。
         
         直到有一年赴美住在教友家,電視螢幕上播出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領袖報告當年的傳教工作。我當時想:花這麼大的人力、物力卻只傳福音?為什麼不像慈濟一樣把捐款用在救災救難呢?質疑心念才落,再又起一念,卻是轉而質疑自己:你自己花了這麼大的心力想為自己的孩子建立一個宗教信仰,因為你認為那是最值得投資的事。這教會不正是在做你想做的事嗎?
       
         那一刻我頓然明白,到災區蓋房發食物和傳福音同樣重要,但是災民有屋住,有食物吃,生活沒問題了,卻不能保證他們的幸福;而窮困危難之人,若有信仰,就算沒得住沒得吃,還是可能心中有幸福啊。
         
           我一直深信給孩子千萬財產或培養他進哈佛大學都不如幫助他建立一個宗教信仰。那時的我再度燃起了要給孩子最有價值釣竿的迫切感,但能做的都做了,還能做甚麼才能幫助他們找到靈性的食糧呢?從事教育工作的我當然覺知孩子需要的是榜樣,於是我認真思考為孩子改變宗教信仰的可能性。

        我開始自己上教會,而不是送孩子去教會。這小小的心念帶來了巨大的改變,感謝神,我後來知道神沒有改變,是人用不同的眼光看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