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養問題當然是門學問,透過上課、閱讀、諮詢都可以獲得相關知識。
不過,我們卻會發現,不論喜歡不喜歡,贊同或不贊同,不自覺的,我們卻常用自己父母以前對待我們的方式和孩子互動。
比如說,有人痛恨父母的打罵教育,卻發現自己在生氣時,不可控制的也會想打孩子,有時就打下去了,懊悔也難防範不再重演歷史?
當然有人可以走出和父母完全不一樣的教養路,父母嚴厲,他不要孩子有和他一樣的童年陰影,所以採去寬鬆尊重的態度。
於是為了自己孩子的教育,卻牽動了小時受傷的心靈,彷彿心底那個受傷的小孩時時要跳出來控訴。
養兒方知父母恩,確實,自己養小孩才比較能同理當時父母的困境。生活的壓力、婚姻的問題、工作的瓶頸,-----等等都可能影響自己和孩子互動的品質,
一個疏忽,孩子就可能被冤枉的錯待了。
其實天下父母心,誰不愛自己的孩子呢?
真的是能力問題,可以說愛也是一種需要學習的能力。
我個人覺得愛孩子要學的第一種能力是了解孩子的需要與發展,再者就是父母需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才知道要如何讓自己更好。
其中很重要的一環是幫助自己走出童年的陰影,而療育心底受傷小孩的最好方法是和自己的父母和好。
看到父母當時的不能,讓自己不要重蹈父母的覆轍。
這幾件事可以讓我們擁有和父母的親蜜關係:
1,和父母和好,和父母談談當年事,不要怨,不要怪,卻同理他們當時的困難,並表達感恩。
2,把和父母的相處排入自己的例行作息,每天散步或每週聚餐,家族旅遊更是凝聚向心力的好活動。除了讓父母高興,也是對自己孩子最好的教育。
3,按照父母的心願,誠心幫父母過生日。
4,子曰:色難。可見自古以來言孝就是順最難。但是如果讓父母心裏不舒服,就算有理,關係壞了就是白搭。而關係好,一切都好談好辦。
如果小家庭和雙方的父母都有好關係,就是家和萬事興啊!
真的,和父母好,和孩子也會好,
所以,投資孩子的教育,其中一項不可忽略,就是和父母維持好關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