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弟和女婿結婚時大學都還沒畢業,
教會教導他們生於世卻不屬於世,
所以他們有和大部分人不同的價值觀,而最大的不同就是:
在把家庭擺首位的前提之下,尚未有穩定工作之先,卻勇於成家與生養孩子。
說實在我佩服他們的信心與勇氣,
因為先成家後立業在現今的社會型態是很困難的。
我認識另一對年輕父母,他們也各是在大三大四時結婚,
他的大學成績非常優秀,一路拿獎學金,學費倒是不成問題。他大學畢業後,工作一段時間,決定要回學校念研究所,
那時他們已有兩個孩子。我到他們家拜訪,媽媽忙兩個孩子,等爸爸回來簡單作了一個義大利麵和打蔬菜果汁請我吃,
還告訴我們好消息,說在學校找到一個時薪不錯的工作,
是一個負責學校的廁所和教室的清潔的工作。
兩年後再見到媽媽,肚子懷著第四胎,而爸爸已拿到碩士,
現在準備進法學院繼續深照。
我知道他們完全沒有來自父母的援助,有的時候媽媽會兼差,小倆口就把工作時間錯開,輪流照顧孩子;
有時候則全靠爸爸的獎學金與打工收入,媽媽專心照顧孩子。她告訴我,秘訣是要抓重點過日子,
放掉次要的事與非必要的期待(比如整齊的家)。
我也看到女兒女婿的努力,
女婿完成陪產任務後,第二天就馬不停蹄,開始著手寫申請研究所需用的五篇文章、找工作、找見習機會----等等,
同時持續他的興趣—修車服務。他自學修車,
家裡堆放許多修車工具。我乾脆送他一個工具箱。
他卻把工具箱退了,換了更多的工具。
修車累積的經驗使他敢買賣舊車,半年下來已進出五輛車,雖然還沒賺到錢,總是成就自己另一個一技之長。
我佩服他們的信心與勇氣,並願意吃苦的實際行動,
所以盡力的支持他們。
其實在一百年前的幾千年,人類都是早婚早生的,
而因著家人在一起的共同看顧,小夫妻不會因婚姻而停下學習腳步。
雖然因工業、商業興起帶來生活型態改變,
不過我們的生理卻是和古人相去不遠,
所以我和老公都樂意支持他們,
有對象就結婚,想生小孩就生,
當然會有一段很長的辛苦路要走,
趁著年輕,憑藉著天上父親的帶領,向前行吧!
有對象就結婚,想生小孩就生,
當然會有一段很長的辛苦路要走,
趁著年輕,憑藉著天上父親的帶領,向前行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