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加拿大之11 擀餃皮
房東奶奶是東北人,愛做麵食,饅頭、包子、餃子、麵條等都從和麵、發麵開始。我看了心動手癢,便上超市抱了一袋十公斤的麵粉回家,準備一樣一樣學著做。但我心大手不成,因為手臂肌腱發炎,根本無法使力揉麵,所以上回做花捲,找了兒子來完成。前兩次包餃子,奶奶擀了大部分的皮,我只負責包。自己擀的餃皮實在好吃,和外面買的差好多,但總不能老麻煩奶奶,於是再和兒子商量,請他和麵擀皮,我負責調餡和包,兒子倒答應的很爽快。
於是我弄好前置作業,就請兒子出動。他當然也是個生手,他擀一張餃皮,奶奶可擀五張。最重要他對這活兒一點興趣也沒有,他不能理解為了口腹之慾要花這麼大的工夫? 實在是浪費時間,浪費生命! 所以他擀得好痛苦的樣子,尤其看到我已準備好那一大鍋的餡兒,那表示他得擀很多很多的皮------。我真不知要怎麼繼續下去,只得告訴他,若忙就不必幫媽媽的忙。但他沒離開,繼續一張一張的擀,我知道他心疼媽媽,雖然不認同這事,但也無法做到把它丟下讓媽媽自己做。
我們母子倆就這樣一個包一個擀,足足花了一個多小時才包了64個餃子,但他從一張又厚又大,大到可以做包子的餃皮,從我每包好一個餃子就得在邊上等一會兒,才有下一張餃皮可用,到總有五張以上的又圓又薄的餃皮等著我包。看著那一鍋的餃餡兒包到一點不剩,無怪乎奶奶說年輕人學得快!
我更是感恩兒子的配合演出,我完全理解他的痛苦,他和老爸爸一模一樣,對美食沒興趣,也不挑嘴。所以認為只要用最經濟、有效、又快速的方法填飽肚子就好,所以最排斥的就是應酬吃飯,因為15分鐘就可以解決的事變成要花兩個小時? 至於女人們或美食主義者還另外再花相等或更多的時間來準備食物,那就更難理解了!
奶奶覺得奇怪,為什麼我這個東北姑娘不會包餃子(我告訴她我會包,她看我包了3 個後,就評定我是不會包的)。同是台灣來的朋友聽了大笑,要吃餃子到7-11就好啦! 是啊! 我實在是太幸福了! 到加拿大有美國時間可以自己和麵擀餃皮包餃子,還有兒子的犧牲配合。回台灣後,還要不要吃餃子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