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摩爾門家庭的孩子從小就開始存傳道基金,兩年的生活花費以三十萬台幣計,若存15年,一年要存兩萬,一個月要存1666元。大部分的孩子當然無法每個月有1666元的零用錢,所以很多人就會利用寒暑假打工,甚至休學一年去工作以存足傳教的費用。
有些孩子會特別選擇可以增強傳教能力的工作,比如傳教時需要接觸陌生人,於是到餐廳打工就是好選擇,因為可以訓練自己和陌生人接觸。他們也會被勸誡要學會煮飯、燙衣服等等。
當然除了儲存金錢,靈性的準備更是必要的,這些孩子會從15歲開始,每天清晨5:30-6:10到當地的教會去上福音進修班研讀聖經和摩爾門經,連續四年。福音進修班的畢業證書是申請傳教的條件之一。
傳教申請書一律在網路上進行,但必須通過當地兩個教會領袖的面談。他們不能選擇服務的地點,所以當通過體檢、通過面談,送出申請書後,緊張的等待就開始了,因為任人都非常好奇自己會被派到哪裡去呢?
其實準備傳教最重要是愛神,愛人,因為傳教的生活就像苦行僧一樣的,辛苦不是普通的,若不是有堅定的宗教情懷,確實想為神和人分享福音的美好,是很難捱過那種種的限制與挫敗。當然有人是敖不過來的,我聽過不同的故事,就像聽不同的笑話一樣,只是個個真實而有些無奈。
印象最深刻卻是一個沉癮網路的年輕人,家鄉的父母、老師、教會主教都拿他一籌莫展。當他到了服務地點報到時,同伴團馬上就發現這不是一個正常的人?傳道部會長為他換了最優秀的同伴與領袖,但還是無法讓他正常運作,於是打電話給他家鄉的主教問,你們怎麼讓這個年輕人通過面談的?怎麼會讓這樣的人出來做神的事工呢?他們答:我們就是不知道該怎麼辦,又不想放棄任何可能的希望-----。
這時有一個和他年紀相仿的傳教士請求傳道部會長不要遣送他提早返鄉並自願陪伴他,完全接納他的消極、負向,後來他終於能遵守傳教士所有的規定並正常地做了一個真正的傳教士,重要的是返鄉後沒有回到電動的虛幻世界裡。
我記得朱大弟剛去時,臉書才剛開始,兩年後卻人人都用臉書互相聯絡,他花了一陣子才開始申請帳戶;而朱小弟則是傳教前特別在傳教前在臉書和大家道別,不過返鄉後卻發現大家都賴來賴去的。他乾脆盡量保持傳教時的習慣,減少電子交際。所以傳教的另一準備就是學習和人大量的實體接觸,這對酷女型男來說,確實要有強大的動機才成。
我感謝主,讓三隻小豬都完成了這種種挑戰,成就了他們一輩子最有價值的學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