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媽媽一向沒有私房錢,她把她所有的錢都花在自己和家人身上,若有多的,她也平分給自己和兒女,所以她名下沒有不動產,也沒有存款。三個兒女結婚後,她就和我們其中任一個同住。
她不只一次和我說,她聽了最難過的一句話,是兒女告訴她:這是我的家,請你尊重我,不要亂動我的家。我聽了更難過,卻也不知該如何安慰她,因為即使是我的孩子,在他的外婆要來住以前,也會請求我可不可以告訴婆婆不要動他房間的東西?
我在16年前買了第一棟房子,裝潢前問媽媽:是否要留一個房間給她?媽媽說不需要,我於是想媽媽需要的是獨立的一個房子,而不是一個房間。所以另外買了一個公寓給他,但媽媽說她不適合獨居,她要和兒女同住----,最後,公寓賣掉了,她在我家卻一直都沒有一個專屬房間。我的弟弟妹妹很孝順,都為媽媽留了一個房間,讓媽媽過去時有個自己的房間可住,只是他們溝通不好,常常生氣媽媽不尊重他們,把他們的家弄得亂七八糟。最近有一個家人氣極了脫口而出:請妳離開我的家。但是媽媽的家在那裡呢?
亂七八糟只是一個情緒的形容詞,媽媽是個整理達人,每次到兒女家都會來個大整理,東西歸在她的定位中,我們卻都找不到東西了,所以我兒才怕婆婆整理他的房間,連我老公也怕,因為找不到東西真的很痛苦。尤其媽媽老了,自己也忘記東西被她放到哪裡去了?只強調:我擺放東西是有邏輯性的--而我還在理解她的邏輯性規則中-------。
這讓我想起,有好多年我和公公婆婆同住,他們另外八個已成婚的兒女回來探視時,當然就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樣,有時候公公會和他們生氣,因為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就把院子裡的樹逕自修剪、或是把家具移動了。他們認為他們是在幫爸爸媽媽做家事。
爸爸媽媽的家當然永遠是孩子的家,孩子一個月回來一天,或是一年回來幾天,有時也住不習慣了,但幸好還有自己的家可回。最難解的是像我的媽媽,她把兒女的家當自己的家照顧,卻反而為兒女帶來困擾。
我最近也犯了同樣的錯誤,女兒剛搬家,我挑一個晚上到他們家打地鋪,想看看可以幫上甚麼?客廳散放著沒裝好的家具、皮箱和堆高一旁的紙箱。她白天已花了一段時間擺出一個大概樣子,很高興的向我說明她的規劃。因為時間已晚,我沒多說,心想,睡一覺起來再幹活兒吧!第二天早上起來,我興致勃勃的這搬那搬,擺看不滿意就再搬-----,兩個小時後,女兒起床,看到擺設不同,好個不高興,認為我不應該沒有經過她同意,就擅自搬動-----。
其實我在兒女家住,很注意尊重問題的:剛到女兒家住時,床在正中央,又在窗旁,床角老打到腳,傷口兩個月了還在痛,晚上睡覺關緊窗還是冷,我只要求換一床厚被子;在兒子家住,不想影響他們習慣作息,便不占書房(客房),選擇客廳地舖。整理行李時,需要大面積,我就利用他們上班時間,挪開餐桌椅位置,好不容易打包完行李,雖然疲累也不敢休息,趕著他們下班前,急忙把家具都歸位。
我和我的媽媽都是樂意為孩子無私奉獻的媽媽,我和我的兒女也都是孝順的兒女,不過這你的家、我的家,問題還真不小。因為我們的家因著孩子羽翼豐滿也隨時光流逝了。
朱媽媽,看了好感動!!!!
回覆刪除毛毛老師,我是邊寫邊哭的呢!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