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過一篇報導說
許多諾貝爾獎得主的主要作品是在他們人生的空白時段發展出來的,所謂空白時段指的是那段期間他們沒有受雇,
時間是自由的。
因為自由沒有被約制,所以有思考時間與嘗試機會,潛能就有最大機會被發展出來?!
我自己會刻意在每月、每周的行程中留白,
因為發現行程太滿,或者是壓力影響,效果並不好。
尤其當前一兩個行程不在預期時間內完成,自然會影響下一個行程,累積下來卻找不到時間補救,情緒愈加緊繃,更造成惡性循環。
孩子小的時候,媽媽的行程當然一半以上以孩子為主。
這時能力強並做事有效率的媽媽挫折感最大,
因為孩子總不按計劃而行,
半小時穿不好一雙鞋,一小時吃不完一碗飯?
媽媽越急,孩子越慢------,
最常見的結果就是幫孩子做比較快,
於是既剝奪了孩子的學習機會,媽媽也累個半死,可謂雙輸。
如果媽媽可以同意只訂出孩子的吃飯與睡覺,其他時間以最少行程為最佳計畫,為孩子留出大量的空白時段。
解除一定要做甚麼事的時間壓力,
這樣孩子可以用一小時的時間練習穿鞋;
半小時吃不完的飯被收起來等下一餐再進食-------。
不須趕著出門、不須催促孩子的日子才是太平日子。
孩子有多的時間探索,媽媽的壓力減少,可謂雙贏。
所以空白時段對媽媽孩子都重要!
上班的媽媽需要真正的休假,像上帝創造世界一樣的,第七天休息。媽媽在每周休息的那一天,
不要安排旅行、不要買菜、不要拖地、不要請客、訪友。
要真正的休息,讓行事計畫留白。
家庭主婦也需要休假,
每周有一天不煮飯、不買菜、不洗衣服、甚至不洗碗。
只要下定決心減少每天的行程計畫,
每周有一天無行程,
每季做一個家庭的不趕行程的旅遊,
空白時間多了,神經放鬆,自然工作的效率會增加;
情緒正面,心情好,
即使在休假日洗碗、煮飯、孩子吵鬧等,也不覺鬱卒了。
爸爸媽媽放輕鬆,
我們沒有行程,不急著要做甚麼?
就聽孩子慢慢說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