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05年決定加入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
老公和女兒和我同一天受洗,
兩個兒子也分別在一年、四年後成為基督徒。
兩個兒子也分別在一年、四年後成為基督徒。
這12年來,我們的生活產生當初完全沒有預料到的
深淺不同的質變。
就表淺面來看,我們從起床到睡覺,
時時做公開或私下的禱告已成了習慣,
所以到我們家吃飯的人,
都無法避免的會和我們一起謝飯,
或說,得等我們禱告過後才有飯吃。
對那些不喜禱告的人,真是很不好意思。
另外,我們守安息日,除了周日到教會聚會外,
還不花費、不做任何影響靈性滋養的事,
所以禮拜天邀我們到賣場購物、上館子打牙祭就不成。
幸得親友們的體諒,
我們也因此在周日可以紮紮實實的在家休息和家人團聚。
這深層的質變就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明到位的,
先說易懂並受用的。那是家庭的向心力自然而然凝聚起來了,家人都有共同的價值觀,就是家庭第一。
具體的改變就是孩子們考量事情時,
不會只考慮自己的好惡需求、朋友的期待---等等,
卻會把家庭的需求和利益擺第一。
造成最大改變的是,
我們的生活和原來不可能會有交集的人卻有了很多的連結。
我們做慈濟志工,服務的對象僅限於服務時間的陪伴,
和我們的生活不相干,他們不會知道我們的電話、職業等等私人資訊,所以對自己的私領域影響不大。
但是教會讓所有的人都成為一個大家庭,
他們不僅知道我們的,
我們還被期待(或要求)要真正和這些人做朋友。
我們還被期待(或要求)要真正和這些人做朋友。
所以我們的生活圈子開始改變,佔據你最多時間的
除了家人外,就是這些原來和你毫不相干的人。
除了家人外,就是這些原來和你毫不相干的人。
諷刺的是:有很多人會拒絕你----。
這非常有意思,我們加入教會時已是近50歲的人了,
年紀夠長,也是幸運,自有一些資糧,
使我們在生活中不太需要求人,還有餘力可以照顧人。
使我們在生活中不太需要求人,還有餘力可以照顧人。
但在教會擔任事工的關係,
迫使我們低頭哈腰求人得魚似的,要打電話(及其他方式)和
我們生命中前半生不可能相交的人一直主動保持聯絡,
我們生命中前半生不可能相交的人一直主動保持聯絡,
於是因著追求耶穌基督的使命?
我其實超不想做,心裏嘟囔的很:
對這些並不領情的人,幹嘛還要持續關心他呢?
我們被教導要關心的事可多了!夫妻吵架、親子衝突、失業、準備婚姻、升學就業輔導-----簡直就是要我做管家婆?
所以我說這是革命吧!
對這些並不領情的人,幹嘛還要持續關心他呢?
我們被教導要關心的事可多了!夫妻吵架、親子衝突、失業、準備婚姻、升學就業輔導-----簡直就是要我做管家婆?
所以我說這是革命吧!
革心的革命!
我不認為自己是驕傲的人,
但當因為需要求人卻被拒絕而感到挫折時,
我不得不承認自己確實不夠謙卑,
但當因為需要求人卻被拒絕而感到挫折時,
我不得不承認自己確實不夠謙卑,
對不得不,要和這些在自己生命中沒關係的人打交道,
覺得無法甘心情願。
我看到自己其實驕傲到不行,因為在我的心底,
我願意幫助這些人,但是不願和他們做朋友。
教會還要我們把他們當家人?
而且正如我不能選擇自己那些有血緣的家人一樣的,
這些沒有血緣關係的家人,有的很可愛,有的很討厭,
但是你不能選擇愛甲不愛乙。這真是一個愛的學習,
我感謝教會裡有這麼多愛我的人,他們都是我的榜樣,
幫助我學習如何不是只愛我喜歡的人,
盡管他不領情、不尊重、不客氣,還是要愛?
我當然懷疑自己可以做得到,
但無論如何,
我感恩在教會、在慈濟這麼多因愛而包容我們家庭的人,
我因為獲賜良多,所以一定要學習付出。(我最喜歡的聖詩之一:因為我獲賜良多,我願付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