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家人隨時隨地都可講話,
但坐下來有建設性的好好聊一聊是不一樣的;
而大夥兒一起閒聊和兩個人互吐心事也是不同。
孩子的成長雖不是一日千里,
但不也聽說過名人爸爸到小學去接已上中學的孩子嗎?
我有一次看到一個醫生爸爸和自己的兒子在醫院的咖啡廳談了一兩個小時,
那孩兒的哥哥從小優秀,兄弟倆一直同校,
想必給弟弟很大的壓力。
我看到爸爸如此對待他,
就知道這孩子一定也會走出自己的路,
果真他後來以黑馬之姿也進了醫學院,不讓哥哥專美於前。
那個下午,那我看到一個願意特別為孩子抽出時間,
適時給每個孩子不同鼓勵的好爸爸。
我喜歡西方文化這個專有名詞:nice talk,
爸爸或媽媽真的需要定期和家中的每個孩子分別的有個nice talk,至少每半年,不可超過一年。
地點要跳出孩子常逗留的區域,
所以如果是在家中進行,那就不會是客廳、餐廳、小孩房,
可能是小孩不常駐留的爸爸的書桌?
當然最好是特別安排和其中一個孩子的約會:
去散步後,在公園的趟鞦韆椅上;
去買菜,在賣場的美食街;
冰店? 7-11商店----。
地點雖會有小影響,
但更重要的是,爸爸(或媽媽)要專心的和孩子聊天。
聊些甚麼呢?
目標是了解孩子過去這段期間有沒有發生甚麼困難?
或特別的事件與感受?並一起談談未來的想法或規劃。
分享自己在他這個年紀時所發生的經驗供他參考。
這一對一的談話可以使親子關係更緊密,
並幫助孩子瞭解自己的價值與定位。
人要先自重,才能學會尊重別人。
如果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對他的重視,自會自愛也愛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