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帶來許多歡樂,但隨之而來因為教養看法不同引起爭吵也是在所難免。
若是兩人背後各有高人(岳母、婆婆或其他等等)再添意見,變數當然可能變大----。
多年前我翻譯一本小兒科醫生的幼兒發展書,其中提到守門員的概念影響我深遠。
他說人類基於照顧弱小的天性,即使是受雇的保母與孩子的生母,都可能在照顧孩子的議題上自然的暗中較勁,顯示自己才是負責稱職的守門員(照顧者)。
所以夫妻、婆媳因孩子的照顧產生勃谿自是正常現象囉!
俗話常說,廚房裡只容得下一個廚娘。當然國家只能有一個總統,三軍只有一個統帥是一樣的道理。
為什麼照顧孩子一事就不能由一個人做主呢?泰半不是沒人敢負責,卻是大家不肯交出權力!
哈哈哈,每個人都要在孩子身上顯出自己的權力,難怪孩子教不好!
真的,我們需要在教養孩子一事上清楚分工,
孩子才不會無所適從。
孩子在八個月的時候就學會探測每位大人的底線,而很快的就會操控它。例如知道奶奶心軟,奶奶在時就會哭得又凶又急;知道爸爸嚴格,就不敢哭鬧,早早順服就範。
如果他知道誰是作主的主人,自然會聽主子的話。
那誰是孩子的主人呢?自然是他的主要照顧者,
不論是祖母、媽媽、爸爸或是保母,其他人都應尊重主要照顧者的意見。
若有不同看法,可提出討論,但是最後還是要以主要照顧者的做法為作法。
不過,其實若一人吹一把哨,也不須看作是問題,因為孩子自會調適,知道去配合每人不同的要求與標準。
重要的是家人不要因為教養孩子的看法不同而傷了和氣,
主要照顧者不僅不要堅持孩子一定要照著自己的標準做,
還要告訴孩子要尊重他人的教導。
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三歲還抱著睡等等諸多不同方法不會影響孩子的發展,
家人若是因此爭論才會給孩子不好的影響。
父母關係好,孩子才好;
父母老是為孩子之事吵架,就是在孩子的發展之路丟石頭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