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er

divider

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

小小孩的品格教育之六__ 勤奮(懶惰是學來的)

你可以說,小孩是天性勤奮的,
看到他剛學會走路時,顛顛危危,一付要跌倒的樣子,
但就不要人攙扶,可以從客廳來來回回走幾十趟。
所以小孩是最好的跑腿,舉凡拿報紙、倒垃圾……等等成人懶得做的事,他們卻做得樂此不疲,這不就是勤奮嗎?
有人以為動態的、新鮮的孩子才喜愛;
靜態的、做過的,他就沒興趣了。
其實不然,孩子愛看的書或影片,一天看幾次也不厭煩。

於是我們不禁懷疑,孩子怎麼學會懶惰的?
答案一點也不意外,正是向大人學的。

每次使喚孩子倒垃圾時,大人卻翹著二郎腿看電視;
每次要孩子去拿報紙時,大人卻還賴在床上睡懶覺!
於是我們清楚的釋放一種訊息:
你做的事是苦差事,
因為你小要聽我的話,所以現在你去做苦差事,
等你有能力了,你就可以像我這樣看電視、睡覺。
久而久之,孩子只要「能力」所及,他就會想「懶惰」。

我們換到另一種情境:
孩子倒垃圾時,媽媽忙著做飯,而爸爸還在工作;
孩子去拿報紙時,媽媽比他更早起,已把早餐預備好了,爸爸則在陽台修剪花木……
於是孩子在全家學到,每個人負擔不同的工作,
他最小,做的事最輕鬆,
等他長大有能力了,要幫爸爸媽媽分擔更多工作。
而全家有空坐下一起看電視時,
常常發現媽媽總不得閒又去忙東忙西了,
所以,孩子只要「能力」所及,
就會想多做一點,減輕媽媽的負擔。

教導孩子勤奮就是這麼簡單的方法,和孩子一起做!

除非是生病了,
最好不要有他「辛苦」,辛苦的唸書、洗碗、練琴……等。
而你卻同時間卻在「休息」,看電視、睡懶覺、和人閒聊等。
好的家庭生活運轉是在大家一起工作(看書、做家事…)
一起休息(睡覺、看電視、散步)
至少在孩子面前,讓孩子感受到的是家人的同步合心。

最後對父母的小提醒是,
和孩子一起做和幫孩子自己做有天壤之別,
和孩子一起做敎出勤奮的孩子,
若幫孩子做則會帶出又懶又笨的孩子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