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er

divider

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

小小孩的品格教育之五—細心

小小孩的品格教育之五細心



 



人有許多特質多少和先天氣質有相關性,不過,細心,這一項卻百分之百是後天教育出來的。所以我們會看到有過動的小男生,看來粗枝大葉的大男孩,或是橫眉豎眼的大伯,卻都有一顆細微的心,會注意到一般人看不到的小事。反之,看來溫柔纖細的柔順女孩做起事來卻是粗心的很,幾次叮嚀還是誤事。


    這確實和小時候的家庭教育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細心可說是一種思考的模式,慣性養成後不細心也難。比如從小跟著開雜貨店的父母到店裡幫忙,量幾斤幾兩的貨,數一元五元的銅板,長大後這一家五個孩子雖不同個性,但自然都細心;相反的例子,另一家環境優渥,家裡有幫傭,父母處事明快有效率,孩子沒有機會注意到細節衡量的過程,看到的往往只是美好的結果呈現,於是長大後再用心也很難細心。


    所以,培養孩子細心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事事讓他參與其中過程,例如做蛋糕、從量麵粉、糖的重量開始;又如洗碗,仔細教導孩子該放多少清潔劑?碗的背面、茶杯的耳朵,洗完後流理台的收拾,接著收拾餐具的分類擺放……等等。但是細心不等同求完美,我們常常看到,父母要求孩子寫字要工整,超出格子外就怪他粗心,要他擦掉重寫,這非但無法養成細心態度,反而會讓孩子沒有自信、做事膽怯。


    培養觀察力也是訓練細心的好方法,在生活中觀察:今天家裡有什麼改變嗎?啊,媽媽換了一盆花;在大自然中觀察:地上怎麼這麼多落葉呢 ?看看從哪裡掉下的?這些落葉都是同一種葉子嗎?還可以從圖畫中觀察:巧虎今天穿的衣服和上個月一樣嗎?鞋子呢?有沒有改變?他的外套有幾個釦子呢?我常鼓勵年輕的媽媽帶不一樣的髮夾、耳環,擦不同顏色的口紅等。讓孩子發現其中的不同,孩子從觀察媽媽開始就會觀察別人,這就是最簡便的細心培養教育。


    看到小事,就不會壞大事。讓我們帶著孩子、從小事做起,培養細心的思考模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