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er

divider

2018年8月30日 星期四

天下父母心5 把小惡魔變成小天使


一、兩歲的小小孩好奇心強、模仿力強,但破壞力-----也強!哈哈哈,這樣的說法,媽媽都要點頭稱是,孩子所經之處幾乎都要被翻一遍的感覺,他們什麼都要碰、都要玩、都要學,又沒有章法,成人說的話有時好像都能懂,但是又不肯聽話!
叫他往東,他偏往西行,不順他的意,還大哭大鬧!
真是可怕極了啊!
  
不過同時,他也是受教的小天使,好多事情說了一次,他就記得了並且願意遵循照做,使媽媽很有成就感。
蒙特梭利醫學博士說:「小孩就像一塊吸水海綿,三歲以前是無意識的吸收,三歲以後則是有意識的吸收環境中所發生的一切。」
都說媽媽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但是如何不會揠苗助長?
又如何不會愛之適足以害之呢?
這確實不好拿捏。幾個提醒供家長參考:

1. 溫和的堅持:
以收拾玩具為例,父母應該堅持讓孩子把物品放在原位,
不得賴皮或拖延。
在過程中,孩子難免哭鬧不從,這時不需要責罵,但不能妥協,卻要溫和的堅持,帶著孩子一起把東西放回去才可進行下一件事。
2. 話多不如話少,身教重於言教:
父母不需要向孩子講大道理(或說理由)。
以不搶別人玩具來說,只要簡單說:「我們不可以拿別人的東西。」
不要再多說:「你拿了就是偷搶」、「警察會抓你」等等。
3. 給孩子機會從錯誤中學習:
餐具握持方法不對、不想帶外套出門等等,很多理所當然的事情,孩子是需要一段時間學習的。
我們要忍住好為人師的欲望,讓孩子自己有機會嘗試與體驗。
4. 避免嘮叨:
成人若嘮叨,小孩就會油條。
5. 勇於修正無效的方法:
如果老大總會推老二、愛插嘴、在沙發椅子上跳..,這些問題行為的任何一種經過三個月屢勸不聽,那成人就要思考修正教育的方法。
因為無效的勸戒會使孩子習得無所謂的態度。


 爸爸、媽媽確實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
既是老師,就要修教育學分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